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10-6008 工作日一线畅通010-65264178 24小时专家热线13671039588 / 13520823968
 
 
收起信息
展开信息

聚焦加拿大华商新移民:有喜有忧

时间:2006-01-03 00:00 浏览量:

    又步入新年了。2003年和2004年的岁尾,加拿大《世界商业评论》曾经把一些华商移民朋友的故事,呈现给大家,他们的故事温暖过我们。今天,他们中的一些人如今又生活得怎样?

  从虎臣:再创神奇

  如果要评选2005年新移民风云人物,这个人物非从虎臣莫属。2004年刚刚抵埠加拿大,在步出机场的一剎那,女儿的行李车翻倒,他上前帮忙,这时候他的行李车上的袋子不见了,里面的证件、几万元安家费用全部化为乌有。如今,一无所有的他已经成为一个新商城的股东,这个位于列治文第三路商业旺地的新概念商城已经开始营业。

  在开始试营业的“第一商品城”,灯光明亮,各个摊位间隔宽敞,各式商品琳琅满目,有赏心悦目的字画,有晶莹剔透的首饰,也有款式新颖的服装……这就是从虎臣创办的新概念商城。从虎臣说,商城首期营业面积15000平方呎?0多个摊位已经租出90%;第二期4万平方呎健踮明?月全面开业,届时将发出单项铺位生意200个,分为IT数码、精品服装、首饰饰品、快餐饮食四个专题分区。他说,商城将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经营:营业时间从每天下午两时到晚上十时,实行“小铺位、低资金、小风险、集群式”经营模式。商城第一期处于市场摸索阶段,到了第二、第三阶段,将突出前卫、时尚的主题。“商城不会办成大mall,也不会像夜市、不会像菜市场,要体现小型、精品的特色”,说话间,从虎臣的自信与沉稳自然流露,看得出是久经商场的人。

  从去年一无所有到今天开始经营颇具规模的生意,如何创造这个神话,从虎臣不想多谈资金运作,他强调的是头脑和智能。“在中国我也创造过神话,但在温哥华更有意思,这是强者如林的地方,更有挑战性,”从虎臣说,“我有一个信念,就是即使有再大的困难,我一定要成功,也一定能成功,因为以服务移民为立足点,一定会得到更大的帮助。”“我不能坐等机会,我在不断组合条件,创造机会,”从虎臣说。他的时间表是以三个月为单位的,每三个月都有不同的目标。到加拿大以后,“第一个三个月是打工,倒时差,了解本地情况;第二个三个月,是运行激活装修公司的准备;第三个三个月,成立装修公司,运行自己的生意;第四个三个月,开始策划商城的激活,未来的三个月,就是把整个商城全面运作起来。”

  三个月向前走一步,而每向前迈进一步他都走得十分踏实,而且一直盯着更远的前方。在大统华当美工时,他就考虑着装修公司如何激活;装修公司成立后,他专做商场装修,商城的运作又进入他研究的范围。“策划生意就像设计图纸一样,要弄清楚什么地方需要什么材料、什么布局。”装修公司开始时就他一个“光杆司令”,油漆木工全部独自一人包办,自己干明白了才开始雇人,现在已经有了五六名雇员,公司还在继续运作。

  从虎臣最大的体会就是,做人做事一定要有积极的心态。他认为,英语不过关、不熟悉本地社会不是最大的问题,“只要有人生存的地方,就一定有你的生存空间”。他没有花太多时间学英语,对社会的接触也是通过装修商场中过程中的与人接触。

  从虎臣说,最重要的一点,在温哥华不能没有朋友。有朋友就有信息量,就可以找到一条路,可以联手办一些更大的事。短短一年多,从虎臣在温哥华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他的朋友中,有的是原来在中国的朋友,都知道他是讲义气的人,过去他帮过别人忙,当他有困难是都过来帮他;他的朋友也有的是到温哥华以后才认识的,在本地生活了30多年,熟悉本地商业运作的财务、法律问题和市场环境。与朋友的整合,使得他不断拾阶而上。从虎臣在中国经商20多年,涉足装修、商业策划多个领域,作为温哥华市场新的涉猎者,对当地的陌生反倒有了创新思维,弱点转化为优势,与熟悉本地情况的朋友优势互补。2003年11月抵达加拿大的广州新移民罗振鸿,带着妻子、孩子和不多的家当,在温哥华住了下来,希望凭借自己从事水产养殖多年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找到一个发展事业,为家人谋求更好生活的新机遇。

  但是,即便是在国内时早听说加拿大工作难找,已经做好了充分思想准备的罗振鸿,在温哥华的经历,仍然让他感叹:“现实更加残酷。”开始发出去的无数简历都如石沉大海,后来在温哥华中侨新移民服务机构的指导下,才了解了一些在加拿大找工的方法和技巧,带着简历上门求职,找到了一份一般的工作。

  做了几个月之后,罗振鸿觉得要真正进入主流社会,谋到一份稳定工作,还是要尽加拿大的大学学习,于是他报读了卑师大学的水产养殖系统管理专业,于2004年9月开始了他的学校生活。2004年就这样在起步和摸索中度过了。

  2005年可以说是罗振鸿真正进入加拿大社会的一年,这一年里,他先是在前四个月中去了温哥华的一个小岛上实习,8月份毕业后,就在温哥华的一家加工海胆的渔业公司做了总经理助理。回顾这一段读书和短暂的找工经历,罗振鸿深有感触,他说:“当初我决定去学校学习,这步路真是走对了。虽然课堂上所说的专业知识我都已经学过,但有三个方面的收获让我受益巨大:第一,熟悉和掌握了水产养殖专业的英语主业用语,同时提高了日常英语交流水平;第二,对当地水产养殖行业的概况、现状和与之有关的各项法规等有了全盘的了解;第三,得到了老师的帮助和指点,建立了行业的人际和信息网络,对就业市场轻车熟路了。”

  罗振鸿当初选择在温哥华安家,是因为他认为温哥华是个海滨城市,气候宜人,水产养殖业一定很发达。正是在大学的一年学习和实习,他才认识到自己当初的理由全是想当然的。事实上,温哥华把保护自然环境,为市民提供赏心悦目的风景放在第一位,因此而严格限制水产业,而同时温哥华人喜欢户外活动,不愿在家里养鱼限制自己的活动,所以水族业也不受欢迎。 在这种情况下,罗振鸿产生了向“外”发展的念头,他开始在网上搜寻多伦多水产养殖业的信息,而将自己的找工方向定位在他喜欢的水族工作上。经过网上搜索,他发现多伦多的工作机会一大把,随后发简历、打电话,结果大都有回音,这与当初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在,罗振鸿已经来到了多伦多,在一家从事水族系统设计、安装、服务的水族服务公司担任服务部经理。公司为他提供手机、车辆和良好的工作环境,老板甚至希望他在5年后能成为公司的合伙人。在工作之余,罗振鸿还在一家水族店里做鱼处理工作──为病鱼治病、对各种观赏鱼进行调理。

  工作稳定了,就要考虑安家的问题了,过了这个冬天,罗振鸿就会把还在温哥华的妻子、儿子接到多伦多,2006年他们还有买房的计划,到那时真真正正地把家安定下来。展望新的一年,罗振鸿希望能够多多熟悉多伦多的水族商业运作市场,将自己所学的商业管理知识和水族专业技能结合起来,在发掘公司的商机上牌上用场。而他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公司的运作规范化、标准化,建立一个正规公司的架构,为今后公司业务的发展扩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5年罗振鸿的生活有了质的变化,365天的经历,给他的体会和启发就是:技术移民在适应新生活的过程中,不要忘了自己的理想,荒废了自己的专业,即使转行也要尽量望自己的专业上靠,给自己准确的“定位”是成功的关键。另外,无需把自己来到加拿大住下来的第一个城市当作“家”,只要哪里有机会,那里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哪里就是安居立业的地方。

2005年的罗振鸿选择了自己的事业,选择了一个新的城市,2006年的他有着更大的憧憬与期待。

  David陈:老“兵”新传

  两个平安夜,一个在中国,已经过去;一个在加拿大,刚刚到来。在这两点之间,是一年新移民生活的心路迂回。此刻,对一个在商海敖游多年的“老运动员”来讲,已经无法用平安喜乐的心等待着圣诞老人意外而美丽的礼物,革命的浪漫主义已经解决不了现实的问题,一切都需要行动起来。“圣诞节的中午,我们新老移民统共80多人,在列治文开了一个大party,非常快乐。尽管有的人可能生活和工作中有些烦恼,但此时这些几乎都是从大陆来的移民聚在一起,感到特别开心。”圣诞节傍晚记者和陈先生聊起来时,他还沉浸在聚会的兴奋之中。他毫不掩饰到加拿大后第一个圣诞节所带来的感受,有些新鲜,又有点激动。

  今年2月加西登陆的David陈,携家眷四口,太太、4岁的女儿和未满2岁的儿子。他们来自北京,在家乡时陈先生是一个颇为成功的经销商,曾为国际跨国公司沃尔玛、迪斯尼作过产品供应和代理商。十几年的从商经历使他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商业经验,特别是零售业方面有着许多实际的成败得失,成为他一笔可资利用的精神财富。当他如今迁徙温市重新创业的时候,以往在商界摸爬滚打的历练就成为在此起跑的基石。

  “我1989年就到过欧洲,那时去德国的大陆华人还不多。后来又去美国,工作关系跑过世界上一些地方,所以来加拿大后很快就适应了。”作为投资移民来加拿大的陈先生有些“国际人”的口吻,他并没有把地理位置的变化当成一件十分了得的事情。

  陈先生虽然他非常欣赏温哥华秀丽宜人的自然风光和宁谧安逸的人文环境,很想静下心来徜徉其间修心养性,就经济状况来讲他也有这个条件。但他是一个忙碌惯了的人,几乎是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马不停蹄地做了很多事情,包括对本地商机的考察、加中两地的横向运作、建立和发展网络关系、注册公司以及对口的业务策划等。

  本来他最初打算在温哥华从事餐饮业,但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当地的餐馆竞争激烈,市场又十分有限,发展的空间不是很大,尤其对后来者来说难度较大。随后他又涉猎零售业,而且与一些相关的部门和人士进行了接触沟通,甚至谈到供货渠道及其一些细节。

  正当他要在这一领域跃跃欲试的时候,旅游方面反映过来的信息令他振奋。加拿大就要成为中国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世界上最庞大的旅游资源等待挖掘,而且母亲就曾在旅游部门工作,现在还有不少朋友从事这方面的职业。但他并没有贸然行事,而是两度回到大陆对接考察,前不久刚刚参加了昆明举办的国际旅游商洽会,斩获颇丰。现在他注册成立旅游公司,先从票务入手,循序渐进地扩大业务范围与规模。发展双向旅游是他一个更为长远的目标,他认为中国的特色旅游对加人会有很大的吸引力。

  既来之则安之,而且要创业有成,这是陈先生旅居加国的基本认识。他说心态很重要,它决定了一个移民的定位乃至生存状体。无论技术移民还是投资移民,都不能迷失方向感,这样才能有动力,才能超越眼前看到长远。

  任大伟:永不言弃

  “圣诞夜,平安夜,当那首柔和而悠扬的乐曲奏响时,和谐与宁静降临在人们心头,犹如降临的天使,仿佛初春的雪融化在你的瞳孔,只有那一片蔚蓝色的安宁。”这是一个意境,尽管现实中宁静常带有一点冷涩,但总有人在孜孜寻觅。

  一米八几的个头,豪爽耿直的性情,一看就知道是一条典型的东北汉子。他从东北黑龙江上完大学,分配到山东青岛,然后又从那里移居到温哥华。

  “出国是我的一个人生目标,我曾特意到北京参加新东方英语强化,就想有机会到西方国家学习一些先进知识。”任先生坦诚地如是说。

  如今他的追求在一年前变为现实,和太太、儿子一家三口来到加拿大。初来加国,现实与想象有些差异是意料之中的。任先生的弟弟先他而来,一直在加东求学,所以通过兄弟之间的沟通他对加拿大已有一些粗识。

  处理生活与学习进修的关系几乎是横亘在所有技术移民面前的一道课题,任先生也不例外。有的移民把孩子的教育作为借口,将自己埋没在纯粹体力的简单打工之中。而任先生并不满足于这种得过且过的状态,尽管他当时已在一家超市当上收银员,他认为这样一直下去脑袋都变得麻木了,应该尽可能寻找一些有点创造性的工作来干,以保持精神世界的活跃,而不被日常生活的琐屑抹去思考的棱角。

  在国内时任先生从事过企业里的IT产业,来加拿大后感觉这个行业的高潮已经有所回落,他觉得经济管理是更为理想的选项,因为一方面自己有一定的企业经验,另一方面经济管理的适用范围相对来说更为宽泛。他不惜辞去别人求之不得的收银员工作,在MOSAIC接受英文职业培训后,使自己走上一条侧重深造兼顾打工的双轨之路。这个学年他选修了有关国际经贸管理方面的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在老师的配合下设计相关的项目,每门课都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尽管学习繁重,他还要挤时间到加油站打工,但他喜欢这种挑战,因为这使他感到充实。

  当然曾是大学同班同学的太太作了很大的牺牲,她几乎每天要到一家西人超市工作,还要照顾家庭,儿子虽然上了九年级,但毕竟还是个孩子。

  尽管任先生理科出身,但颇具文采,在山东时就有过作品。在异国他乡笔耕不辍,不久前还在《环球华报》枫林集上以连载形式发表《洛基山游记》,优美的文笔摹状出了加西风光的灵动与神韵。

  他更多地喜欢用文字而不是语言来描述他圣诞时刻的心情。他在一篇题为《圣诞感言》的散文中有如下的表述。

  “我喜欢白雪皑皑的圣诞节,夜晚昏黄的灯光烘托着静谧的雪景,如同编织着一个童话般的梦境。我喜欢漫步在温哥华的雪夜中,即使是冬季霏霏的淫雨也透着温润与柔和。有时我会想起故乡北国的风雪:狂风怒吼中,松柏深沉的静默着,飞舞的雪花如惊涛拍岸,扫过万里平川。一种峥嵘的气势,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万里之外,有时故乡的风雪会出现在梦里。夜半醒来惊觉人生之路已走过一半,此时的我依然一无所成。不禁想起朱自清的《匆匆》:‘聪明的,请告诉我,为什么我们要白走这一遭啊。’远赴异乡,成功,失败,将来怎样也许只有全知全能的上帝知道,但上帝从不告诉我们,直到我们自己已经知道答案。好在他老人家说过:‘天助自助者’。

  今天,在我们走过这一年的时候,我们会把自己的礼物送给亲人朋友,让一年的辛苦融化在这一份温馨之中。我们也会举杯相互祝福,不管这一年是满载而归还是小有收获,也不必管明朝酒醒何处,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还是天尽头碧水青山。”

  才情的细腻无法驱散生活的迷雾。采访临近尾声,任先生一看表从位置上“腾”地站起,还要到油站加班,他戏称要过一个“战斗化的节日”了。


分享到:
美加金联二维码生成器